知识中心

中小城市管廊建设长度


按照国务院最新发布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 1)中等城市,50 万人≤ 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人; 2)Ⅰ型小城市,20万人≤城区常住人口< 50万人; 3)Ⅱ型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 20 万人。城区常住人口由《城市建设统计年鉴》获得。
根据“全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信息系统”统计,2016年共有141个城市开工建设管廊,其中包含90个中小城市( 31个中等城市、53个Ⅰ 型小城市和6个Ⅱ 型小城市)。2016年全国综合管廊建设长度情况见表3。2016年141个城市开工建设管廊总长度为1 714.2 km。51 个大城市及以上等级城市开工建设管廊长度为875.1 km,占建设总长度的51.1% ,每个城市平均开工建设管廊长度为17.2 km; 90 个中小城市开工建设管廊长度为839.1 km,占建设总长度的48.9% ,每个城市平均开工建设管廊长度为9.3 km。
2.1 中等城市管廊开工建设长度
2016年31个中等城市管廊开工建设的长度,总计439km,占2016 年建设总长度的25.6%。每个城市平均开工建设管廊的长度为14.2km,开工建设长度最短为0.55km,最长为51.06km。
2.2 小城市管廊开工建设长度
2016 年59 个小城市管廊开工建设长度,总计400.1 km,占2016 年建设总长度的23.3%。每个城市平均开工建设管廊长度为6.8 km,开工建设长度最短为0.42km,最长为36.48km。 整体来看,每个小城市管廊的建设规模与中等城市相差较大,中等城市的建设规模约是小城市的2 倍。
2.3 非试点中小城市管廊开工建设长度
对2016年27个中等城市( 不含国家试点) 综合管廊开工建设长度进行汇总分区,如表4 所示。建设长度在10km 以内的城市数量最多,为开工建设城市总数的51.85%; 建设长度在20km 以内的城市占绝大多数,为开工建设城市总数的81.48%。
对2016年55个小城市( 不含国家试点) 管廊开工建设长度进行汇总分区,如表5 所示。建设长度在5km 以内的城市数量最多,为开工建设城市总数的63.64%; 建设长度在10km 以内的城市数量占绝大多数,为开工建设城市总数的87.28%。
总体上看,2016年非试点城市中中等城市的管廊开工建设长度基本上在20km以内、小城市基本上在10km 以内。
2.4 试点城市( 中小城市) 管廊开工建设长度
对2016年8个试点城市(中小城市) 管廊开工建设长度进行汇总分析,如表6 所示。中等城市平均开工建设长度为22.06km,小城市平均开工建设长度为22.32km,试点城市2016 年管廊平均开工建设长度在20km以上。试点中小城市的经济状况并没有比非试点中小城市好,但可以明显地发现试点城市开工建设的长度要比非试点城市高,说明中央的财政补贴和政策支持对试点城市管廊建设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2.5 相关性分析
城市管廊的建设长度可能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规模、实际的市政基础设施情况以及城市改扩建等因素有关,但给人最直观的想法就是: 城市经济水平越高,城市建设管廊的能力就越强,管廊建设规模就越大。人均GDP 能够很好地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因此采用2015年90个中小城市的人均GDP和管廊建设长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中小城市人均GDP 和管廊建设长度的相关性如图4 所示。由图4 可以看出,中小城市管廊的建设长度和人均GDP 并无明显的相关性,并不是人均GDP越高管廊建设规模越大,例如: 有的城市人均GDP在10000 美元以内,建设规模却是人均GDP 大于25000美元城市的3倍。但是大部分中小城市的人均GDP基本上都集中在4000 ~ 10000 美元,管廊建设长度均集中在0 ~ 15km。所以,管廊的实际建设长度不能只根据经济条件进行判断,还要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确定,如果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高或者建设条件好,可以适当增加建设长度。
虽然中小城市的管廊建设长度与人均GDP 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大部分中小城市的经济实力有限,而且管廊工程一经建设不可更改,所以不能盲目追求建设规模,要严格把控质量关,无论多大规模都必须符合现行国家的规范和标准。规划时要合理地确定中小城市的建设规模,例如: 可以先建设小规模的管廊服务于小片区域,在未来经济实力增强、经验更成熟的时候再扩大建设规模。中小城市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很多区域都未开发,所以要充分分析城市近远期的建设需求,合理规划,为远期扩大建设规模做好衔接预留。